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 开展农村老年人市民化教育
时间:2015-04-22 作者:香花桥成校 来源:香花桥成校
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 开展农村老年人市民化教育
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,香花桥街道也迎来了大开发大建设的新局面,一个个破旧的村庄被拆迁,取而代之的是一流的城市标准居住区,青浦工业园区又落户于香花桥街道,这都大大加速了香花桥街道城市化、农民市民化的进程。香花桥街道是在2005年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的街道,有23个村5个居委会,户籍人口4.2万人,60岁以上老年人1.3万人。乡镇合并成为街道,农民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,由农民变成了市民。如何满足社区居民经济社会文化各类需求,如何开展社区教育,建设和谐的社区,已成为香花桥街道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作为承担成人教育工作职能的我们香花桥成人学校,有义务,有责任协助街道党委政府为广大老年人创设学习的平台,搭建活动的载体,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,开展农村老年人市民化教育,推动二十个村(居)委老年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,加速香花桥街道老年人市民化的进程。
一、街道老年教育概况
(一)老年人教育现状
人口高龄化是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,香花桥街道虽然年轻而充满活力,但它也避免不了人口老龄化,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为1.3万人,占全街道24%,街道已步入老龄化社会。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偏低,不少老年人还在为生活而奔波,就是参加一些活动也多为娱乐性质,以“搓”麻将、打扑克一类居多。
(二)老年人学习需求
从老年人对象分析,街道老人隶属两个层次,分别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,而前者所占比例不大;从文化层次分析,城镇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,而农村居民文化层次较低,尤其是文盲、半文盲占了绝大多数;从健康状况分析,一般老年人都有良好的身体状况,但也有少量老人身体欠佳;从老年教育的需求状况分析,有选择讲座培训,有喜欢艺术修炼,还有娱乐休闲类等。从上述因素来看,老年学习众口难调。
二、实践与探索
(一)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,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乐趣
农村老年人的教育服务,不能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度去理解教育,老年人的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是不同的,青少年的教育重在培养品德、传授知识、增长他们的才能,而老年人的教育则不同,重在改善他们的环境、丰富他们的生活、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与乐趣。所以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学用结合,还要学乐结合,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、学有所乐、学有所为,才能达到吸引他们学习的目的。
1.学有所用
在实验过程中,我们所设置的学习内容尽量满足老年学员学习愿望,符合老年人的生理、心理特点。我们学校的老师每人都有一门课程,颜老师承担了“防灾减灾”的宣讲任务,到村居宣讲“防灾减灾”知识,增强全民防灾意识,提高社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;陆老师开设了“垃圾分类”系列讲座,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方法、好处等方面的知识,人人动手,保护环境;谭老师进行“文明礼仪”知识讲座,提升村居民素质,陶冶居民情操;陶老师开设“老年人四季健康养生”系列讲座,让老人健康养生,快乐生活。由于这些课程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,是实实在在有用的知识,对他们的生活有较大的帮助,因此老年学员乐学、爱学。
2.学有所乐
在实验过程中,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尽量符合老年人的身心健康,从丰富他们的生活、增加他们的乐趣角度进行设置。遵循因需施教,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,使他们学了以后觉得有所乐、有所趣。
丝网花是一种新奇、时尚的扎花艺术,花形逼真犹如鲜花一般,深受人们的青睐。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,培养社区居民的审美能力,我们开办“开心丝网花”培训班。老年学员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学习绕圈、网丝、组装、整形……一条条普通的丝袜摇身一变,变成了鲜艳夺目的仿真花。学员学会了制作丝网花的本领,可以利用业余时间,进行丝网造花,美化家庭,同时又多了一份乐趣。
3.学有所为
我们开设的课程还从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角度设计,坚持颐养康乐与进取有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,让他们觉得学了以后能充实自己的生活,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。
在实验期间,我们在走访、调研中了解到,社区居民很喜欢跳交谊舞,但苦于没有场地、师资,学跳交谊舞的愿望迟迟不能实现。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我们开办了“老年人交谊舞”培训班,由我们学校岑亚霖、王莲花两位老师执教。学员大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,好多人不会跳舞,要从基本舞步学起,一期培训十次左右。“老年人交谊舞”深受居民喜爱,它能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,提高文艺素养,起到强身健体,放松心情,增强自信的作用。
老年人渴望学习新知识、新技能,在下乡调研时,我们了解到一部分老年人很想学习电脑知识,但不知道到哪儿学,学校非常重视这件事,开设电脑学习班,为老年人提供上机学习的机会。通过学习老年人掌握了上机技能,上网学习、娱乐,QQ聊天等,忙得不亦乐乎,上网不仅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,而且足不出户又能了解国内外大事。
为了切实提高城乡文明程度,建设和谐稳定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。我们学校配合香花桥社区(街道)党工委、办事处在部分村居开展“三新家庭”、“五新小组”创建宣传活动。通过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活动,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文明素质,让老年人也为改善社区面貌,维护社会稳定,构建和谐香花桥出一份力。
(二)对学习方式进行探究,提高老年人学习参与率
1.就近学习,组班方式灵活性
成人教育的特点在于办学机制的灵活性,办学内容的实效性、办学形式的多样性。老年教育服务也不例外,也要从灵活、多样、实效出发,要善于整合各类资源,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效益的最大化,另一方面要善于提高社区老人的参与度。因此我们尝试老年教育组班灵活性,一是组班人数不作规定,有时10人组成一个班,有时20人组成一个班;二是组班的方式也灵活多样,因情而异,有同一个社区或一个村组班,也有几个社区或几个村组成一个班。这样大大方便村居民就近参与学习,扩大参与面,灵活性较大。
2.自主学习,学习氛围宽松性
老年教育应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。对于有些娱乐性、保健性的活动(如老年操、晨舞、广场舞等)我们就利用各村居运动场、小公园及较为开阔的空旷场地进行,如今广场舞不仅仅是城市老人的时尚,广场舞也成为农村老人的爱好,每到晚上,民惠佳苑广场、香花桥居委会广场总是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,大家尽情跳着广场舞,沉浸在音乐声中。学习氛围宽松性也体现在时间的安排上,我们让老年人自行安排活动时间,老人有的在早晨锻炼,也有的在傍晚锻炼,因人而宜。这样的学习、活动比较宽松自由,没有压力。
人老心不老,老年人很喜欢唱歌、跳舞,他们自发组织文艺小分队,一起学唱歌,学跳舞,我们提倡自主学习,有意识的利用娱乐、休闲场地,安排老人活动。这样既可以节省资金,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,让老人自主学习。
3.网络学习,掌握知识丰富性
老年教育要淡化学习掌握知识的原则,不能让他们为学习知识而学习,而是为了活跃身心、丰富生活而学习。
(1)社区教育信息化资源运用,让老年人走进网络
随着近年来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,社区居民的学习愿望也越来越强烈,而单一的讲座已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学习愿望,因此需要更多的学习渠道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。新世纪的社区教育应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大众化教育,使社区教育参与者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网络获取准确性高,时效性强的社区教育信息。上海学习网、青浦市民学习网等网站的开通,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,拓宽了市民学习的渠道,实现市民数字化学习方式。我校在社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过程中,向社区居民推广上海学习网、青浦市民学习网等网站,引导居民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。我们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,开设了信息化资源应用学习班,学习对象主要是老年人,学习内容包括生活保健、休闲技艺、家庭理财、生活环境等,让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走进网络,享受网络学习的快乐。
(2)远程教育学习,让老年人增长知识
当今社会是政治多极化、经济一体化的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。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,通过远距离的课程教学,促使老年人增长知识、促进健康,不断提高生活质量。现在,全国的许多城市都在抓远程教育,上海做得最好,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络,20多万老年人经过注册接受远程教育。我们抓住这个契机,与各个教学点联手,利用各村居的党员教育网,农村信息苑、女子白玉兰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,让远离城市的农村老年人参加远程教育。老年教育是全方位的,我们老师精心指导老年人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,“健康养生”、“社交礼仪”、“家庭烹饪”、“花的栽种”等课程是老年人首选学习的内容。如今,老年学员的状况有了显著变化,高年龄的学员比比皆是,网络学习的队伍在不断壮大。远程教育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,为老年人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,让老年人不断增长知识。
(三)对老年人课程开发进行探究,丰富老年人的生活
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系统性的课程,一般都是讲座和短期的培训,学习内容不连贯,导致老年人失去学习兴趣。在开设课程的同时怎样把“知识型、兴趣型培训”与“素养型教育”相结合,并根据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开发课程,这也是我们需要探究的内容。
老年人很喜欢跳交谊舞,民恵社区的居民自发组织交谊舞培训,在这个基础上社区学校的老师参与进去,开设《老年人交谊舞》课程,共同担任培训任务。农村老人生活和饮食习惯较差,健康养生意识淡薄,养生知识匮乏,给诸多疾病的产生增加了机会,而健康养生教育缺乏系统性、连续性、深入性和广泛性。于是,我们在各村居开展《老年人四季健康养生》系列讲座,让老年人一年四季都能学到养生知识。
我们在抓好社区学校课程开发的同时,积极鼓励并引导各教学点开发课程和项目。香花桥居委会老年人门球活动搞得如火如荼,每天都能看到老人在门球场上活动的身影,打门球成了老年人生活的需要,深受老年人的喜欢,于是我们建议居委会成立老年人门球队,把打门球这项活动作为香花桥社区教学点的特色项目。福泉山教学点的红春文艺队结合福泉山文化,自编歌曲,自排舞蹈,自娱自乐,福泉山文化成了福泉山教学点的特色课程,这样既传承福泉山文化,又丰富居民的生活,陶冶居民的情操。
(四)对培养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进行探究,提高教学能力
社区教育志愿者是社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;是社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;是社区教育事业深入发展的智囊团;是社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火种。在实验过程中,为了使项目的实施更加规范化、制度化,我们多次组织学习点负责人业务培训,提高村居学习点负责人的业务水平。培训内容有制定学习点计划、撰写工作总结,制定“学习点培训制度”、“激励机制”等内容,使学习点 “活动有方案、讲座有教案”,更加规范有序开展各项活动,确保实验项目顺利开展。
对热心于社区教育的志愿者,项目小组的成员多次与他们沟通,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,出现问题,共同解决,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教学能力。
三、收获与成效
(一)教学内容丰富多彩,教育规模成倍扩大
各学习点举办了各类培训、讲座,开展各类活动,老年教育真正覆盖了全街道,每个村居委学习点每月开办两个以上的老年教育班,吸引了大批老年人参加学习。一年来各学习点共开设学习班100多个(期),受教育人次达5000多人次,学习率创历年新高。
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,形成了一批较为规范,可以顺利运作的老年教育项目。具体有:“法律知识”、“家庭礼仪”、“家政服务”、“健康保健”、“食品卫生”等讲座,“计算机”、“丝网花造花”、“学唱沪剧”、“老年人交谊舞”等培训,共计10多个教育项目。
(二)教学形式灵活多样,扩大了受教育者规模
通过走访、发放调查问卷、开展活动等形式,创新教育形式,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多元化学习方式。如“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、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、面授学习与网络学习”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方式,扩大受教育者规模。
(三)课程开发行之有效,深受老年人喜欢
通过观摩学习、公开课研讨、主题教育等活动,组织开发了适合老年教育的课程。如《老年人交谊舞》培训、《老年人健康养生》讲座、《争创“三新家庭”、“五新小组”》培训等,都是老人喜欢的课程。如今《老年人交谊舞》、《争创“三新家庭”、“五新小组”》、《老年人四季健康养生》、《开心丝网花》这四门课程都已进入市学分银行,《老年人交谊舞》成为2012年青浦区区本课程。
各教学点也有各自的课程和项目,“老年人门球”活动是香花桥社区学习点的特色项目,它吸引了许多门球爱好者,多次举办全区的大型门球比赛,影响深远。大盈社区学习点的活动也很有特色,“海派秧歌”、“五禽戏”、“球操”等项目深受居民的欢迎。《福泉山文化》成了福泉山学习点的特色课程。
(四)社会兼职教师热爱老年教育,壮大了志愿者队伍
通过本次实验,造就了一个个热爱老年教育的团队,培育了多支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教育志愿者队伍。
香花桥成人学校的老师对老年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探索开发了一批老年教育项目,社会兼职教师队伍也越来越稳定成熟,志愿者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如在丝网花的学习中,涌现了许多志愿者,退休教师朱月英就是其中的一位,她不仅学习认真,而且热心协助老师做好课程的宣传、招生、开发等工作,她默默地为香花桥街道的社区教育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光、一份热。
项目的实施使每个学习点都有了热爱老年教育、乐于付出的老年教育志愿者队伍,他们不计报酬,全心全意的为社区教育服务。如今街道已有社区教育志愿者173名,他们尽自己的所能,尽心尽力地为社区居民服务。
四、不足与思考
(一)要着力发挥农村社区教育作用,加速农民市民化的进程
随着多数人由农村居住方式转化为城市居住方式,多数人从农业劳动转化为非农业劳动,农民的精神、物质文化需求也有新的要求,过去传统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向城市转化,因此农村的社区教育形式与内容也必将极大地丰富,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学习,参与活动,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。
社区学校有硬件、软件资源,学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在原有的基础上,取长补短,对学习内容、方式作进一步、深层次研究,包括学习目的,学习兴趣,学习方式,喜欢的课程,真正发挥农村社区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,加速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使学习内容、形式更加多样化、新型化。
(二)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,使老年教育更加丰富多彩。
街道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村居委指导社区教育工作,从办学的理念到活动的开展,都给予关心和帮助。要高度重视老年教育,从办学条件、课程的设置、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指导,不断促进老年教育,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。
街道党工委财力、物力的大力支持是搞好老年教育的不竭动力。近几年来,虽然街道不断加大社区教育投资,努力改善老年教育的学习条件,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学习开支也越来越大,需要电脑、图书、多媒体等教育教学设备;需要标准的篮球场、门球场、广场等活动场所。因此,街道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,不断改善办学条件,为老年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,让农村老人也像城市老人一样,拥有一流的教学资源,享受同等的教育,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。
青浦区香花桥成校 陶红芳